山城美館的成立在地方上無疑就是社造的起點,也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作夢的據點,而且這個夢彷彿會一個接一個地傳染,「不一鼓」就是從美館成員許居福(阿福)的發想製作,再由施岑宜接棒推廣,最後到地區居民共同參與,整個的社造過程至今仍讓曾經參與過的人回味不已。
「不一鼓」的原創人許居福本身是個長年茹素的虔誠佛教徒,因為做陶需要手感,為了增強手掌的力量,他曾去學非洲鼓,但一般的鼓面都是用動物的皮做的,這點剛好跟阿福的信仰和堅決不殺身的原則背道而馳,因此他運用海邊的浮球和胚布製作了一個「吃素」的鼓,最後大家集思廣益,取其英文BUEY(漂浮)的譯音及布的諧音,以「不一」命名之,當然也具有「不一而不異」的東方哲學及禪意。
夢想雖捻起了一個線頭,總要有個穿針引線的人,當時還是黃金博物館代理館長的施岑宜自告奮勇地跳出來願意承擔這個經理人的角色,四處打聽尋找適合的老師和願意一起打鼓的社區居民,終於在民國99年(2010)9月成立了「不一鼓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