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酸菜(芥菜)種植

大埤以酸菜名聞全台,主要的產地位於大埤鄉西南邊的興安村,舊名三塊厝的聚落。這裡地處北港溪和三疊溪的交會處,地勢低窪,淹水是日常,但這樣的惡劣環境,卻產出豐美的酸菜原料-芥菜。

農民通常是在二期稻收割之後的秋冬季種植芥菜,同屬十字花科的芥菜,若大面積種植,容易引來蝶類產卵,幼蟲啃噬葉片,芥菜生長受阻,賣相不佳,為了快速收成和獲得好看的品質外觀,農民大量的施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導致土壤鹽化,一年的收成比一年更差,許多農民只好往南部水上、後壁等地租田種芥菜,增加不少運輸成本。

所幸定期的洪患帶來富含有機質的沃土,等於幫興安村換了「土肉」,害得芥菜罹患黑心病的壞菌也會被悶死。洪患、淹水在本地有一個生動的說法,叫做「入水」,有入水的那一年,芥菜的品質就會特別好。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雲林縣鄉土史料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拍攝:雲林縣政府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7/11/10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