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歸神宮位於四湖內湖公墓附近,這裡屬沙丘地形,原就不利於耕作,用來當祖先們的陰宅卻剛剛好。若您問在地人,人們會告訴您,這裡叫「桂仔山」,桂仔山就是鬼仔山的雅稱。
同歸神宮主祀「萬善同歸爺公」(人稱同歸公),開基神像為紙塑男神騎馬造型,平常隨著爐主輪祀,不在廟中,只有農曆8月初5千秋聖誕日才會請回廟裡祝壽看戲和擲新爐主。廟的中門對聯寫著「同罹洪水義氣長存,歸去黃泉英靈永庇」,意味著「同歸公」的由來可能和水難有關,因此有人說,同歸公的信仰和口湖牽水狀祭典一樣,都是源自道光25年(1845)西南沿海的大水災,但這個說法仍存在許多疑點。
現在的同歸神宮仍保存一方寫著癸亥年孟秋之月所敬獻的「萬年同歸」匾額,為「規仔山庄」弟子吳起軒所立。「規」和「桂」和「鬼」,都是台語的同音異字,規仔山庄指的就是清末就形成的鬼仔山莊,吳姓為本地的大姓。廟裡有一顆大正癸亥年由吳姓弟子所贈的石香爐,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匾額落款的癸亥年應該就是大正癸亥12年(1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