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埤慈善堂的歷史與由來

慈善堂位於大埤豐岡村的西南邊,居民稱之為庄尾的所在,約民國94年以前,這裡是一座古老的公墓,隨著公墓公園化政策的推動,新舊古墓都已拾金進塔,規劃成社區環保運動公園。

慈善堂是在民國55年(1966)興建,那一年2月19日觀音媽生日之後,聚落裡發生了許多不平靜的事情,村子裡有20多位15、16歲的青年突然被「抓青乩」而發輦(青乩係指沒經過訓練而臨時起乩的神明乩身),並指示村民必須拿香祭拜,跟著乩童繞境遊庄,這樣的怪事一連發生數月,引起了村民的不安,就算請了法師和地理師來看也找不出病灶。

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村民們前往大埤新街三山國王廟迎請老三王降駕問事。在老三王的說明下,才知道庄尾公墓裡有三位孤魂(張天成、張耀宗、張耀輝)在「討香火」,希望村民能為祂們建廟。於是在劉本、沈晟等庄耆的發起下建廟(第一代慈善堂),奉祀三位大眾爺公,但幾年後,村庄又開始變得不平靜,村民們便前往嘉義市地藏庵分靈地藏王菩薩坐鎮當主神,村子裡才漸漸變得安寧。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野調查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埤慈善堂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66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