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莿桐鄉農會農畜產品處理場

這張照片拍攝於民國76年(1987)10月11日,地點在莿桐鄉農會農畜產品處理場。為配合雲林縣政府施行的種兔繁殖與推廣計畫,莿桐農會於民國76年(1987)在市區設置了一座電動宰兔的現代化屠宰場。

據該計畫指稱,由美國所引進的 「雷克斯」種兔,繁殖快利潤高,若持續繁殖至第二年可增加至兩萬隻,依照當時價格估算預計可為縣庫增加四五千萬的收入。除設置種兔繁殖中心以外,經濟農場還與斗南、莿桐、古坑農會合作,遴選出示範推廣農戶,每戶分發20隻種兔,開始大量擴大種兔繁殖工作,並且在莿桐鄉設立一座現代化的屠宰場,全力推廣食用兔肉和兔皮加工。

到了民國78年(1989),莿桐鄉農會的農畜產品處理場已宰殺約33500隻,且兔肉一公斤批售150元仍供不應求,但同時,兔毛品質以及銷售管道等問題,使兔毛無法往外銷售,近20000件堆積在農會倉庫裡。之後養兔風潮如曇花一現,隨著毛皮加工產業外移與食用兔肉推廣不彰,養兔事業終於告吹。原本的莿桐鄉農會畜產品處理場也變成購物中心,找不到處理場的蹤跡了。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野調查口述訪談 2、 聯合晚報
  • 撰寫者
    鍾芷羚
  • 創作者
    拍攝: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7/10/1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