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拍攝於民國76年(1987)10月11日,地點在莿桐鄉農會農畜產品處理場。為配合雲林縣政府施行的種兔繁殖與推廣計畫,莿桐農會於民國76年(1987)在市區設置了一座電動宰兔的現代化屠宰場。
據該計畫指稱,由美國所引進的 「雷克斯」種兔,繁殖快利潤高,若持續繁殖至第二年可增加至兩萬隻,依照當時價格估算預計可為縣庫增加四五千萬的收入。除設置種兔繁殖中心以外,經濟農場還與斗南、莿桐、古坑農會合作,遴選出示範推廣農戶,每戶分發20隻種兔,開始大量擴大種兔繁殖工作,並且在莿桐鄉設立一座現代化的屠宰場,全力推廣食用兔肉和兔皮加工。
到了民國78年(1989),莿桐鄉農會的農畜產品處理場已宰殺約33500隻,且兔肉一公斤批售150元仍供不應求,但同時,兔毛品質以及銷售管道等問題,使兔毛無法往外銷售,近20000件堆積在農會倉庫裡。之後養兔風潮如曇花一現,隨著毛皮加工產業外移與食用兔肉推廣不彰,養兔事業終於告吹。原本的莿桐鄉農會畜產品處理場也變成購物中心,找不到處理場的蹤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