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早農村與現代化客廳

這兩張照片的客廳意象是農產品展售會上的展覽,拍攝的時間是1984年(民國73年)10月24日,距離現在已經有36年,不過在台灣一些三合院中還是可以看到所謂的「古農村客廳」,而鋼筋水泥建造的平房則多是「現代化客廳」的擺設方式。

見證台灣從農業社會跨到工業社會這群50歲以上的人,對這兩種客廳都不陌生,而這兩種客廳的位置擺設方式也呈現不同的生活觀和想法。在古早農村客廳第一眼看到的是「公媽廳」,也就是神明和祖先牌位,大大的神明桌,桌上的香爐、祭品都顯得對慎終追遠的重視。小時候放學回家跨進門後,要先雙手合什向公媽廳的神明和祖先拜拜,沒有理由,只因為父母要我們這麼做。

而現代化的客廳最顯目的就是酒櫃,一個大大的酒櫃,中間的空格可以放電視,公媽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釘在牆上的立架,上面放著神明、牌位和香爐,規模小很多。酒櫃裡面會擺一些洋酒和陶瓷娃娃,而且通常擺的都是西方臉孔。一開始客廳並不是沙發,而是藤椅和大理石木椅,當時還沒有冷氣,沙發太熱,坐不住。後來藤椅和大理石木椅越來越貴,冷氣也有了,才改成沙發。不過這種現實生活中的記憶卻很不真實,因為在同一年代幾乎每個人的家裡都是這樣,彷彿用機器刻出來的一樣。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野調查口述訪談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拍攝: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4/10/24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