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拍攝的水璉部落豐年祭

黃貴潮(Lifok Oteng)拍攝的水璉部落豐年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黃貴潮(Lifok Oteng)拍攝的水璉部落豐年祭

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拍攝的水璉社區豐年祭照片,水璉社區(Ciwidian)位於花蓮縣壽豐鄉,在磯崎與鹽寮之間,雖然花東海岸公路上車輛往來頻繁,但水璉因位置孤立較不為人所知。水璉社區的豐年祭活動為期四天,真正的歌舞活動則只有兩天,對水璉社區的人來說,豐年祭不只唱歌跳舞,若將前兩天的郊外活動抽離,那麼豐年祭就沒什麼意義了。水璉社區的豐年祭活動經費來源為男子組基金、東管處補助、鄉公所、各界人士禮金等。根據黃貴潮在《豐年祭之旅》(1998年出版,第69-70頁)一書中記錄的水璉社區豐年祭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天為米力心(milisin),男子組全體進行野外生活技能活動,有捕魚、採野菜、狩獵等,另有青年人的心理、體能及敬老等教育訓練,以及宗教儀式。在日治時代由於官方干涉,改以全民運動會取代第一日的活動;

第二天為米撒布你賜(misapunis),家家舉行野外聚餐,大致為全家上山、紮營於河邊,由男子去捕魚採野菜,中午帶回給婦女料理。在場最年長的男人會於吃飯前作獻酒儀式祭祀祖靈與萬物諸靈。此傳統習俗為水璉社區獨有;

第三天為摩拉比(malafi),意為聚餐,由青年組幹部準備供屠宰的水牛,約早上九點全體男子組共食水牛大餐─此為水璉社區的特色之一─下午四點男子組再集合舉行正式的晚餐malafi。當天夜間男子組全體正式進入迎靈祭歌舞活動;

第四天為摩拉力吉兒(malalikid),意為手牽手,男子組之外的女子和孩童自由參加,由頭目領導的籌備委員會共同主持歌舞活動,歌舞進行中可見頭目親自指揮,為水璉社區豐年祭獨有的風景。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葉淑綾計畫團隊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