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拍攝的光榮社區豐年祭

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1993年拍攝的光榮社區豐年祭照片,光榮社區(Kinanuka)位於臺東縣長濱鄉寧埔村,原稱為僅那鹿角,較年長的阿美族人還是喜歡以此名稱稱呼。除了一家漢人商店之外,光榮社區中絕大多數居民為原住民,且信仰天主教,部落中的頭目、長老、青年幹部依然備受尊重,是少數保留舊社會制度的氏族與男子年齡組織的保守部落之一。光榮社區的豐年祭活動由男子年齡組織負責,活動經費來源除部落族人奉獻外,另有東管處、鄉公所補助及來賓禮金等。由於距離公路較遠,光榮社區豐年祭較不受外界干擾。

光榮社區豐年祭屬於長濱鄉寧埔村一帶的阿美族系統,活動與膽曼等社區大致相同,各社區間會互相協調招待貴賓的時間。黃貴潮在《豐年祭之旅》(1998年出版,第54-55頁)一書中提到光榮社區豐年祭活動歷時六天,第一天為男子組的迎靈祭以及前夕祭,全體居民共同舉行天主教儀式;第二天開始為宴靈祭,家家戶戶喜氣洋洋,眾人團聚。光榮社區傳承部落傳統歌舞,並且不允許現代歌舞納入,以男性為主設計的歌舞由女性跳起來亦頗富藝術之美。

黃貴潮將現行豐年祭活動型態區分為都市型、康樂型、聯合型、原始型和綜合型五種,黃貴潮提到原始型僅集中於長濱鄉南部與豐濱鄉部分部落,但各部落的原始型豐年祭亦非完全一致,其特色為:「豐年祭活動具有宗教色彩,以彌撒儀式取代傳統儀式,豐年祭活動第一天舉行的特殊宗教儀式全員都要參加;由男子年齡階級組織負責辦理豐年祭,且紀律嚴格,違者必須接受處分或罰款,女子組未被接受正式參加豐年祭;禁止傳統歌舞之外的歌舞出現,活動流程少則四天多則六天;保持舊習俗,歌舞到哪裡就喝酒到哪裡,酒是神和人在一起的象徵。原始豐年祭設有招待貴賓日,其餘時間不便讓外人參與。」(黃貴潮,1998年出版,第33-34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葉淑綾計畫團隊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93/07/0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