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2000年拍攝的東河社區豐年祭照片,東河社區(Fafokod)位於臺東縣東河鄉,是原漢混居的社區。其豐年祭由頭目召集的豐年祭委員會負責舉辦,活動經費來源為居民集資。東河社區豐年祭的整個過程需時六天,為了使傳統祭儀適合於現代社會,東河社區的豐年祭以半官方形式舉行,頭兩天有長官、來賓開場,頭目主持,並將傳統菸酒從豐年祭中抽離,讓更多人能同樂。黃貴潮在《豐年祭之旅》(1998年出版,第39頁)一書中記錄的東河社區豐年祭流程大致如下:第一天為女子組與學生的歌舞表演及比賽;第二天為母語比賽與男子組分組歌舞比賽;第三天至第五天由男子組各級分別進行家庭巡禮;第六天於海邊舉行捕魚祭作為豐年祭的結尾。
黃貴潮將現行豐年祭活動型態區分為都市型、康樂型、聯合型、原始型和綜合型五種,東河社區位處東河鄉,黃貴潮提到康樂型是東河鄉、成功鎮境內或真耶穌教及基督教較多的部落常見的型式,其特色為:「為了豐年祭的保存與發展,凡部落人士皆可自由報名參加,沒有任何限制。為了讓人人都適宜加入,原有的宗教色彩或喝酒等習俗一一除掉,歌舞型態採取舞台或閲兵台式二種,但以舞台式的活動居多。」(黃貴潮,1998年出版,第3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