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先生紀念座談會—少多宜演奏膜笛

此段影片為2020年7月13日於國立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舉辦的「黃貴潮先生紀念座談會」上,Amis旮亙樂團少多宜團長向聽眾介紹並演藝阿美族的傳統「二琴二笛」樂器,藉由介紹與演奏將他與黃貴潮之間的音樂連結傳遞給在場聽眾,並以此懷念、感念黃貴潮,此片段為演奏膜笛時所拍攝。

少多宜在演奏前取出事先預備的竹子將其削成膜笛,說明膜笛的製作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因為在削的過程中必須小心的將原本附著在竹子上的膜層保留下,方能利用嘴巴與膜引發共鳴產生震動來發出聲音。少多宜回憶道「我們的Faki Lifok(黃貴潮)說過小時候就吹這個,他小時候的生活就是充滿著音樂過往的單純生活,在河邊玩耍就在河床取材,現場製作,演奏吹奏,把自己內心的東西表達出去,那就是感情,要讓對方知道你在彈撥。」

膜笛是阿美族的傳統樂器,根據凌曼立1961年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發表的文章〈台灣阿美族的樂器〉記載「膜笛通常是小孩吹奏的,其餘如獵鹿時,吹奏膜笛可引誘鹿群的來臨」,顯示膜笛在傳統阿美族社會的功用除了作為幼童的玩具外,也具備獵鹿時吸引鹿群的工具。

基本資訊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少多宜·篩代和葉淑綾計畫團隊
  • 時間資訊
    演出時間
    2020/07/13

    拍攝時間
    2020/07/13
  • 媒體類型
    影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