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錦城齋

跟錦城齋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錦城齋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照片為1956年(民國45年)「錦城齋」新建落成紀念照,由西螺武館「振興社」創館主蔡秋風的孫子提供。最後一排抱小孩者為蔡秋風的兒子,懷中的小孩為蔡秋風的孫子。「錦城齋先輩祿位碑」的照片則由西螺武館「勤習堂」第四代孫裔廖君達先生提供,在第一列的祿位名字中,可以見到西螺兩大武館—勤習堂之創館主廖懋昭、與振興社創館主蔡秋風之名並列。


廖懋昭(1862-1932)為西螺勤習堂武館的創館主,除了對武術與中醫藥、接骨等傷科診治術業專精外,也愛好音律,擅長北管。不獨廖懋昭如此,西螺另一著名的武館「振興社」的武師蔡秋風,亦好北管。兩人不僅同為西螺兩大武館的館主,更同為西螺北管樂社「錦城齋」的師兄弟。


據李孟勳對於「錦城齋」的研究,民間以戲曲結社的團體,多與地方寺廟關係密切,並兼具信仰、社交、藝術與娛樂等功能。除了參與寺廟場合的傳統宗教祭典外,錦城齋也會在新型態的娛樂中心演出,像是與錦城齋同位於東市場邊的觀音街上,建於1930年代的西螺戲院,也曾有錦城齋於戲院中演出曲目的相關新聞報導。西螺俗諺云:「聽曲街仔頭錦城齋,看武街仔尾勤習堂」。一方面可見武術與音韻,作為文化表演的會通,另方面也揭示了過往武館與曲館重疊相交的人際網絡。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資料來源
1. 李孟勳,〈西螺北管子弟團錦城齋〉,《臺灣文獻》,別冊:36(南投,2011),頁24-34。 2. 勤習堂第四代廖君達之訪談內容節錄。(訪談日期 : 2020/08/28)
創辦日期
1970-01-01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