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祖靈咒

跟祖靈咒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祖靈咒有關的相片,第1張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埔里民間傳說中,有一位法力高強的味法師,他有一道用原住民語寫成的咒語,是一般人無法參透的祖靈咒;這則田野資料採集在敘述味法師與其祖靈咒的故事。

味法師被埔里人尊稱為埔里仙,是蜈蚣社區的賢人,擅長茅山術,幫助許多廟宇訓練乩童,並標榜絕不做害人的巫術。他所傳授的法術中,有一則奇特的咒語,該咒語為噶哈巫(Kaxabu)語,以日語記音寫成,因此一般人看不懂其意,只知是祖靈咒;咒文中有一關鍵字:「收」,又恰巧與祖靈神的神話敘事,不謀而合。

祖靈神的名字,族語是apu Tatawan,在噶哈巫族的神話敘事中,祂的katuxu(巫術)高強,任何人有病求治於他,都可以治好,唯獨他不肯給惡人治病。apu Tatawan管理人間的一切善惡,如果族人中了壞人的katuxu,他就會自動去解救,也會施法懲罰作惡的katuhu與其施咒者。據說,apu Tatawan曾在夢中啟示守城部落那位經常以巫術行惡的Kailan,提醒他賽德克族即將來犯的消息。

這篇田野故事採集,透過味法師的個案經驗,說明了符咒本身與其神靈傳說之間的關係,形成有神話歷史脈絡的演變與傳承,特別是噶哈巫族的祖靈神與其祖靈咒,幾乎是巫術文化體系的最初來源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潘寶鳳
資料來源
洪秀桂,〈南投巴宰海人的宗教信仰〉,《台大文史哲學報》22期(1973),頁457-458;潘寶鳳,〈再現噶哈巫:以埔里「番婆鬼」傳說為中心之考察〉(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頁45;田野資料採集
所屬族群
其他
所屬族群說明
噶哈巫族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