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張若彤談豌豆粉與客家的關係

「我覺得跟客家人比較有關係的不是米干和板條,因爲吃起來真的不一樣,雖然都是米作的,但是,一吃就知道,米干是米干,粄條是粄條,而且湯頭完全不一樣。」桃園市平鎮區原忠貞新村眷戶張若彤說。

他解釋道:「我們這邊的食物跟客家真的扯上關係的其實是豌豆粉,當然,豌豆粉不是客家菜,它也是雲南菜,你看叫什麼什麼粉就是這樣子。因爲這個地方早期是不產豌豆的,第一家賣豌豆粉的他們是這樣說的,也就是說,所以他們要作豌豆粉,他們必須要再千里迢迢地跑去新竹把碗豆都批回來,我以前都不覺得這有什麼,就是去那邊批個豌豆,有什麼不同?但是,當我去到緬甸,我發現,他們的豌豆的顏色怎麼跟我們的不一樣,我才知道臺灣的豌豆粉其實也是改變過的,這個豌豆爲什麼跟客家有關係,因爲是從客家一個地方批過來的,也只能用客家人種的那種豌豆,所以跟之前他們在雲南的時候根本就不一樣,但佐料還是很像,但是豌豆粉本身其實已經不一樣了。」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張若彤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20/06/08
  • 媒體類型
    聲音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點
    拍攝地點
    桃園市龜山區 陸光新城 (121.331905, 24.9955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