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收藏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薪俸袋

  這份文件是黃貴潮(Lifok Oteng)收藏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薪俸袋,上面記錄黃貴潮於1986年(民國75年)8月份實領12034元薪資。黃貴潮曾於〈我與馬淵父子〉(2009年刊登)一文中提及1971年3月22日他和馬淵悟在臺東縣宜灣部落第一次見面,1983年他也在馬淵悟的推薦下,認識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的劉斌雄先生,於是進入民族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的工作,協助蒐集、整理和翻譯阿美族口傳文學的相關資料。黃貴潮認為這個人生的轉折點為他後半生的人生舞台,肯定為名符其實的讀書人。黃貴潮在中研院工作期間,出版了〈漫談阿美族的口琴Datok〉(1988年)、〈宜灣阿美族的傳統Kawas觀念〉(1988年)、〈再談宜灣阿美族的傳統Kawas觀念〉(1988年)、《宜灣阿美族三個儀式活動紀錄》(1989年)、〈日治時期原住民教育資料〉(1989年)、〈宜灣阿美族的竹占〉(1989年)、〈宜灣阿美族的傳統Adada(疾病)觀念〉(1989年)、〈宜灣阿美族對夢的看法〉(1990年)、〈阿美歌舞簡介〉(1990年)等著作。

  孫大川在〈Lifok:阿美族的讀書人、民間學者與文化的傳承者〉(1994年刊登,第12-13頁)一文中提及:「若從Lifok的一生志業來看,一九八三年因日本友人馬淵悟的引介,認識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劉斌雄先生,並進入民族所擔任研究助理這件事,應該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從這以後,他以穩健的步伐,開始消化、整理『病榻十年』以來蓄積的種種體會和千絲萬縷的民族文化線索;細水長流,終於匯成民族生命的大海。Lifok的學術生命不僅由此正式啟航,成為自己民族與部落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的『承諾』,也由此更加篤定。」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葉淑綾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