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投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總幹事潘文輝

921地震後,愛蘭台地上的巴宰文化復振工作積極展開,其中,南投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總幹事(2020年)潘文輝也是重要人物之一。潘文輝是土生土長在愛蘭台地的巴宰族人,小時候在愛蘭教會上主日學,學羅馬拼音,唱聖歌,奠定他921地震之後大力協助復振巴宰母語的基礎。

他描述家庭和求學經驗:

「以前小朋友很愛到教會,因為教會會分聖誕卡,餅乾,阿嬤說你去教會就買涼鞋給你,那時候好高興。我小學念愛蘭國小,以前叫烏牛欄公學校。我的爸爸生於民前11年,是烏牛欄公學校第2屆學生。以前對女生很重視栽培,我大姊90歲過世,有讀冊讀到國中,算讀很好。第3個姐姐差不多82歲,也有念到埔里國中。我是埔里農校第5屆,當時埔農是5年制,國小畢業考的。」

潘文輝能用巴宰母語唱得一口好聖詩和歌謠,關於巴宰語和巴宰歌謠,潘文輝說:

「小時候就時常聽爸媽跟鄰居說巴宰母語,例如常聽到『大該里蘇賣唷』──這是『吃飯喔』。『nuang』(發音似ㄋㄨㄤ)就是牛,說你『nuang』就是說你牛,講不聽啊。但是長輩多是在愛蘭講母語,到鎮上就不常講。小時候多少聽得懂,沒有刻意學,後來在教會做母語復振工作,才自學更多,也開始編母語課本。」

基本資訊

  • 生年月日/時期
    1949/7/31
  • 國籍
    台灣
  • 撰寫者
    陳美珍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