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朗,1952年生於埔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畢業後,返鄉任教於大成國中,30年前因為編輯鄉土教材,跨入文史文化研究的領域,著迷於故鄉的文史調查工作。多年來的研究累積了相當豐碩的成果,研究面向涵蓋邵族的語言與歷史文化、考古文化遺址,還有台灣西部平埔族、水沙連地方史研究等。五十歲時簡史朗基於一股保存原住民文化的熱忱,卸下教職重返校園,攻讀政治大學民族系取得碩、博士學位,現為暨南國際大學助理教授。2012年並獲聘為埔里鎮立圖書館第7屆駐館作家。
簡史朗代表性的著作有《水沙連埔社古文書選輯》、《水沙連眉社古文書研究專輯》、《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等。另外,紀錄片有《考古遺址何去何從》、《回歸故土之夢》外,1998的《邵族生活記事──播種祭與盪鞦韆》與2001的《九二一建築記事》皆榮獲文建會地方紀錄獎的殊榮。
此外,簡史朗在921地震後,除了協助邵族正名運動外,更與邵族的老人共同編寫了《邵語讀本》、《邵語詞典》,與邵族耆老在組合屋中,每周利用兩個晚上,教邵族的新生代學習母語,成為邵族文化復振極重要的幫手,2020年因此而榮獲「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