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蚶仔寮與和真靖保護壇

蚶仔寮舊港邊開基萬善祠是「口湖牽水狀」的發源地,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七、初八的道教拔度儀式,最早是由蔦松的黃善負責主壇,後來傳給梧南村的徒弟李教,李教再傳給次子李東芳。

李東芳道長的道壇名為「合真靖保護壇」,從他15、16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隨其父親李教參與牽水狀科儀,而由其主壇的年份,斷斷續續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早年蚶仔寮和金湖兩地的牽水狀都是由「合真靖保護壇」承接,但金湖在民國90年左右便改由其他道士團負責。

「合真靖保護壇」傳承泉洲靈寶派道法,在六月初七、八日舉行「一朝宿啟」法事,學名為「度幽科」,俗稱「做功果」或「作師公」。所行科儀法事包括請爐起鼓,發表請神,放水燈,誦唸《度人經》、放赦、誦念《慈悲赦罪寶懺》、誦念《太上酆都岱獄寶懺》、《拔度功德道場科儀》、起狀,牽狀,淨筵普施,倒狀,謝壇、燒狀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野調查口述訪談 2、 雲林縣牽水狀(車臧)民俗祭典調查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7/28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