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起狀(車臧)

口湖牽水狀的重頭戲是在農曆6月初8日的下午3點左右,蚶仔寮和金湖兩個聚落約略同時開始進行「起狀(車臧)」的儀式,意即起(啟)動水狀,召請在水中罹難的先人上岸。

在台灣民間傳說中,凡溺水而亡者,日夜泡在水中,非常痛苦,尤其下雨時,雨水打在身上,有如針刺一般,而且水陸兩隔,不能自由來去,因此必須透過水狀(車臧)將亡者牽引上來,以便接受人間的供養和超度。

儀式開始時,會先迎請萬善爺香爐至水狀(車臧)前的香案安座,由道士團誦念經懺,在以金紙淨狀(車臧)之後,道長開始吹響「靈角」,不斷揮動書寫「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的旗幡,快速巡視過所有的水狀(車臧),召請水魂趕緊離水上岸。民國84年,適逢水難150週年,蚶仔寮擴大舉辦年例祭典,特別設置「公狀(車臧)」數座,讓民眾也可以參與牽狀(車臧)。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台子村蚶寮126號
  • 地點-縣市區
    雲林縣
  • 撰寫者
    李漢鵬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1、 田野調查口述訪談 2、 黃文博,金湖港牽水狀(車臧)
  • 地點-緯度
    23.5458636
  • 地點-經度
    120.1523226
  • 時間起
    清朝咸豐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清朝咸豐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