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採用拍攝者朱健炫最為喜歡的透視線構圖手法,透過對稱與左右兩側的磚造建築線條所呈現的輻射線,將觀者的視線聚焦於中間那位在修理自己腳踏車的阿美族礦工小孩,描述民國70年代(1980年代)的海山煤礦所建立的「番仔寮」內的礦工小孩生活,海山煤礦在開採時總共有約700位的阿美族礦工從花蓮與臺東的原鄉部落舉家至臺北工作,在家裡的大人都去礦場內上班時,礦工小孩便會騎著自己的腳踏車到坑木場撿拾剩餘的坑木或是選煤場內掉落的煤礦,將撿來的東西放置於腳踏車前方的籃子內載運回家貼補家用,這樣的行為是為礦場資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方式體貼員工為家中生計所做的舉動,照片中孤身一人的礦工小孩也反映出在礦業開採過程中,尚未上學的小孩成為邊緣人的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