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在瑞美國小內的恩師之碑前合影

恩師之碑為著名之長於詩書畫之高人:「張采香」先生在花蓮境內所留存的少數字跡,張采香為張七郎先生的親哥哥,而張七郎一家於二二八事件中遭到殺害,張采香原先在日治時期就已心向中國,家人卻遭他心向的中國殺害,因此抑鬱而終。此石碑上原本有著昭和十六年之文字,但是在戰後1951年(民國40年)時,當時的瑞美國小校長楊增坤先生認為說「臺灣既已光復」,不該再繼續使用日本治理臺灣時期之年號,於是便將石碑上之昭和十六年的字樣中的昭和二字刻掉,改成現今所看到之民國。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環境與風氣下,許多從日治時代所留存下來的文化、遺物便如此不嚴謹地消失了。此影像收錄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一書,為葉柏強先生撰寫、花蓮縣文化局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書中記錄了花蓮近百年的城市樣貌,是一本擁有豐富文史與圖像資料的書籍。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葉柏強,《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花蓮縣文化局,2016)
  • 撰寫者
    吳緯俊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5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