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與黃貴潮(Lifok Oteng)相關的著作—〈「唱片時代」的阿美族歌聲:以黃貴潮「台灣山地民謠」為例〉

這篇文章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陳俊斌所書寫,內容包括前言,壹、唱片時代,貳、「鈴鈴唱片」與「臺灣山地民謠歌集」,參、心心唱片公司,肆、黃貴潮與1950-60年代宜灣的音樂生活,伍、黃貴潮「臺灣山地民謠」唱片中的詞與曲,陸、討論:一、原住民音樂黑膠唱片與臺灣唱片工業,二、國家機器的監控,三、阿美族歌謠的傳統與變遷,以及結論。透過訪談黃貴潮,以及爬梳相關資料,陳俊斌透過這篇文章來檢證黃貴潮對阿美族音樂的說法,包括在第四頁寫道(陳俊斌,2009年出版)阿美族耆老黃貴潮在〈阿美族的現代歌謠〉(2000年出版,第71頁)中提到:「現代歌謠的特色是每首歌曲附有現成(固定)的歌詞,則是突破傳統歌謠的演唱時習慣上的 HAI YO、HEI YOUNG 或 A、O、E、U 等母音的虛詞唱法」。這些現代歌謠,通常被視為「流行歌曲」,而黃貴潮表示:「阿美族的流行歌是有了唱片以後開始改變」(江冠明,1999年出版,第183頁)。黃貴潮認為歌詞屬性的改變和唱片等媒體的介入,標誌了阿美族歌謠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遷。透過陳俊斌書寫的這篇文章不僅可了解黃貴潮對於阿美族歌謠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看法,也可了解黃貴潮與鈴鈴和心心唱片公司的合作關係,以及當時宜灣部落的音樂生活和黃貴潮採曲、編曲和作曲的角色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陳俊斌,〈「唱片時代」的阿美族歌聲:以黃貴潮「台灣山地民謠」為例〉,2009。
  • 撰寫者
    葉淑綾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陳俊斌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04/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