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收藏的明信片—姚秉彝神父寄送

這張蘭嶼風景明信片是姚秉彝神父於1973年1月16日寄到成功鎮宜灣天主堂給黃貴潮(Lifok Oteng)的明信片,內容說明「Rifok,多謝謝你的聖誕卡與相片,你有時間請來玩,到都蘭,天主保佑。姚秉彝Kacaw Yorit」。黃貴潮曾經形容姚秉彝神父是他生命中的貴人,「有『宜灣瑰寶』之稱的阿美族青年黃貴潮(Lifok),就是姚秉彝神父培育的傳教員之一。 1958年,長期為病痛所苦的黃貴潮受洗為天主教徒,開始跟姚神父學會了國語,姚神父送給他《聖經》、《要理問答》等書,在研讀這些書中,他學會了整理資料、論文撰寫的方法。姚神父請他當傳教員,並保送他到台東康樂聖若翰傳教學校,接受神學教育。黃貴潮在十四年的傳教工作期間,大量採集各部落的語言、神話、傳說、風俗、社會制度、親屬脈絡以及音樂、美學等事物,這對於他後來從事阿美族文化及人類學研究幫助很大。此外,天主教義中十分重視各類聖事和禮儀,這些思考和分析架構,對他在阿美族的各種祭典儀式之理解、掌握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進而使他成為研究阿美族文化的民間學者、文化傳承者及音樂的創作者。對於姚神父和天主教,黃貴潮指出:『宜灣是台東天主教會重要的傳教區,荷蘭籍的姚秉彝神父是一個嚴格但又溫厚的長者,他可以說是我的師父,我的恩人。』又說:『基督宗教各教派,我都曾有所接觸,但最後在天主教受洗,可能是因為天主教比起其他基督教派對原住民傳統文化、宗教採取比較寬容態度的緣故。』1961年,他還透過姚神父買了一部照相機,四十多年來,為宜灣的阿美族留下豐富的老照片。 」(引自 http://lms.ctl.cyut.edu.tw/1997041/doc/56086)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葉淑綾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姚秉彝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73/01/16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