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與黃貴潮(Lifok Oteng)相關的著作—〈多重文化語境下的「殘疾」身體—以Lifok(黃貴潮)《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的生命經驗為例〉

〈多重文化語境下的「殘疾」身體—以Lifok(黃貴潮)《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的生命經驗為例〉為蔡佩含所著作,收錄在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二十五期,章節內容包括「一、前言」、「二、祖靈的降罪:阿美族文化與信仰裡的殘疾身體」、「三、去陽剛化的男性殘疾身體」、「四、無用是為大用:病榻上的知識學習」、「五、結語」。本文的摘要為:「Lifok(黃貴潮)的日記《遲我十年— Lifok生活日記》承載了其身體從『常』到『異常』的生命經驗。而本文欲以此文本為對象,輔以其為母親所作的傳記,分析其在祖靈信仰、傳統阿美族社會性別分工以及日本殖民統治等不同的文化語境下截然不同的身體經驗,並進一步思考『殘疾身體』(disabled body)異/常的定義與限制,是如何受多重文化、政治、經濟與性別權力交會角力下的結果。藉由Lifok的日記,我們可以理解他從日治時期跨幅至台灣現代社會,面臨著不同政權轉換、不同文化、不同經濟體系、社會制度及新/舊文明的巨大衝突,而在這複雜交錯的時空背景下,Lifok的殘疾身體受到的規訓與箝制,不僅來自日本的強勢文化,也來自於部落最傳統的社會組織、宗教祭儀,性/社會性別制度的規範。這些無形的權力不僅界定了他的身體以什麼樣的方式存活,也意味著種族、文化、不同文明價值觀的衝突。」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蔡佩含,〈多重文化語境下的「殘疾」身體—以Lifok(黃貴潮)《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的生命經驗為例〉,《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二十五期,2017。
  • 撰寫者
    葉淑綾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蔡佩含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