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60年代康復後的病患與門諾醫院合影

照片中為1960年代時,康復的原住民病患在家人陪伴下出院,照片中可見當時大多的原住民病患都還保有紋面的習俗。隨著全民健保的實施,「醫師本土化」已是一個時代的趨勢,門諾卻面臨內科、外科「醫師荒」的困境,許多年輕醫師在學成之後,大都不願屈居於窮鄉僻壤的花東地區。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醫師回到臺灣接掌門諾後,他日以繼夜的奔走、遊說,尋找相同理想與信仰的人,總計三年中網羅了醫務副院長張光雄、小兒科主任林哲雄、婦產科醫師蔡彰哲、麻醉科醫師黃香波、以及醫技醫教副院長楊彰師、組織病理科主任楊芳枝等多位在美國各州享有盛名的醫師回流臺灣,加上原先口碑良好的本地醫師,大大地強化了門諾醫院的醫療陣容。照片提供:門諾醫院發展室。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邱上林,1999,《影像寫花蓮:花蓮人的老相簿第二輯》。出版: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 撰寫者
    魏顥
  • 創作者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