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共44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5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6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7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8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39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40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41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42張
跟《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有關的相片,第4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台灣城懷古續集》〈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


〈隋代陳隋代陳稜率兵進今安平港泊古「臺江」破流求國考〉收錄於林勇所著之《台灣城懷古續集》下卷第2篇。由於學界對《隋書》所載「流求國」是今日臺灣或琉球未有定論,於是林勇撰寫本文以回應各家說法,證明隋煬帝年間陳稜征討的「流求國」確指臺灣。林勇曾於1960年在《臺南文化》發表〈隋書流求傳之研究〉的部分內容,但因為有新資料的出現,便暫停刊載文章。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流求與雞籠山》一書出版後,林勇參考此書,對「流求」問題有新的想法,便以〈隋書流求傳之研究〉為基礎進行改寫與補充,於1966年完成本文。

作者分別就地理位置、航行海象與航行時間三個層面,論證隋代三次出航之目的地皆為臺灣;再引臺灣方志有關海上交通航程、季風作為佐證,並推論陳稜應是於安平港登陸。在文章最後,作者辯證學者幣原坦、梁嘉彬及宋岑關於「水行五日」與「月餘而至」論點的可信度,並以《流求與雞籠山》一書所採資料,釐清唐代以來有關載籍對於「流求國」的混淆,認為明代以前關於流求國的紀錄皆指臺灣,明代以後則錯將流求國以為今日琉球。

林勇母親於1966年5月14日仙逝,於是林勇重新起筆此一研究,並於母親百日忌辰,即同年8月21日獻與母親,以誌追福。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文史協會
資料來源
林勇,《台灣城懷古續集》(臺南:臺南市文化基金會,1980),頁255-341。
撰寫者
臺南市文史協會
創作者
林勇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