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湖內鄉戲院發展史

湖內鄉戲院發展史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湖內鄉戲院發展史

在電視尚未出現普及的年代,電影就是主流娛樂,因此造就戲院數量最多的年代。本篇以高雄縣湖內鄉為論述的主角,也可了解1950年代至1970年代,湖內鄉的娛樂活動。

文賢戲院為湖內鄉葉姓望族所建,也是鄉內唯一的戲院。每日僅於夜間7點與9點各演一場,因農村社會鄉人需務農,白天不播演。戲院前廣場有三家食堂,一家撞球場,該廣場也成為湖內鄉人重要娛樂消遣的地點。而經營文賢戲院的葉姓家族,是高雄縣湖內有名演藝世家。哥哥葉國昌在路竹、湖內地區經營多家戲院,並投資拍攝多部臺與電影。弟弟葉國昌自幼身體不好,遂至兄長經營的戲院工作,習得戲院經營事務。葉國昌之子葉勢宏,曾接手家族電影事業,後戲院不景氣而拜入「小西園掌中劇團」門下,成立「天宏園掌中劇團」傳承傳統戲劇。

民眾娛樂型態因電視的發明與普及,而使電影的優勢被取代,也促使鄉鎮地區型戲院逐漸消失。近年因政府撥款「影像廣場」的設立,再度開啟湖內鄉民娛樂活動。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撰寫者
劉天賦
創作者
劉天賦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出版日期
2006/12/15
ISBN
1727-4435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文件
出版者
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