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明永曆16年)鄭成功去世後,先民為感念鄭氏驅荷復台,開疆拓土的功績與精神,特集資興建、私下立廟奉祀,後歷經不同政權加以修整、改制,今台南開山路的「延平郡王祠」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鄭成功祠堂。正殿中,鄭成功像奉祀堂上,由楊英風根據省立博物館所藏畫像塑成,表情堅毅、目光犀銳,用一種似乎能穿透數百年世事變遷的洞察力,注視著人來人往歲月如梭,這尊儒雅肅良的塑像,褪去了終年征戰的戰袍和佩帶的兵器,著上文官衣衫,手部的擺置帶出舒坦自得的意味,但整體以方形塊面組構而成的雕塑量體,則映襯了鄭成功的凜然正氣,胸前更以生動盤據的金龍,象徵其祥瑞、尊貴的地位,總體充分展現出鄭成功以書生救國的志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