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張照片為拍攝於民國45年(1956)位在玉里愛美洋裁班學員縫製衣服的樣貌,照片中的日製裁縫機在當時非常時髦珍貴,為新婚嫁妝的必備品。縫紉此項技術發展於最早期的史前時代,當時的人們以雙手來進行衣物之縫紉,且此項技術一直在人類的歷史扮演著相當重要之地位。但是到了19世紀後,因為工業發展,縫紉機的發明以及電腦化普及,使得紡織品開始被大量地製造且銷售至全世界。而此張照片中之愛美洋裁班,則是當時的婦女們將洋裁認為是一種風尚且競相地去學習,所形成的一種團體。照片由吳文龍提供。
此張照片為拍攝於民國45年(1956)位在玉里愛美洋裁班學員縫製衣服的樣貌,照片中的日製裁縫機在當時非常時髦珍貴,為新婚嫁妝的必備品。縫紉此項技術發展於最早期的史前時代,當時的人們以雙手來進行衣物之縫紉,且此項技術一直在人類的歷史扮演著相當重要之地位。但是到了19世紀後,因為工業發展,縫紉機的發明以及電腦化普及,使得紡織品開始被大量地製造且銷售至全世界。而此張照片中之愛美洋裁班,則是當時的婦女們將洋裁認為是一種風尚且競相地去學習,所形成的一種團體。照片由吳文龍提供。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