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楊為合歡山系,今日已是許多民眾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踏青、郊遊常會選擇的步道。最初此為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的施工道路,從天祥到新白楊,地層屬於片岩分佈地區,河谷成V字形,此段可見到年輕的褶皺地層,這是因為不穩定的片岩地層,在地形發育過程中,形成有稜有角的高挺山峰,地表的褶皺多,地形陡峻而多變化。此張照片為民國48年(1959)公路局長前往探路的影像,看到他們用簡單的木頭在峭壁上架起便橋,心中不免捏一把冷汗。如今道路已相當安全,郊遊之餘不妨追憶前人努力的辛勞。
新白楊為合歡山系,今日已是許多民眾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踏青、郊遊常會選擇的步道。最初此為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的施工道路,從天祥到新白楊,地層屬於片岩分佈地區,河谷成V字形,此段可見到年輕的褶皺地層,這是因為不穩定的片岩地層,在地形發育過程中,形成有稜有角的高挺山峰,地表的褶皺多,地形陡峻而多變化。此張照片為民國48年(1959)公路局長前往探路的影像,看到他們用簡單的木頭在峭壁上架起便橋,心中不免捏一把冷汗。如今道路已相當安全,郊遊之餘不妨追憶前人努力的辛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