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郭冠麟談眷村沿革-老眷村時期

此文章為眷村研究學者郭冠麟教授歸納出的眷村沿革史與分析,討論眷村源起與眷村的發展階段,此篇討論眷村沿革與發展,郭冠麟教授將臺灣老舊眷村定義為1945年—1956年,此段時期國軍眷村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1.日本投降至政府遷台之間,來台接收日軍軍事要塞、工廠、設備的部隊,並接受日軍遺留下來的房舍,稍加整修後即可居住,也就是所謂的日遺眷舍。

2.1949年後大批來台部隊及眷屬,除了少數部隊可住進日方遺留的房舍外,多數住進營區附近臨時搭建的克難房舍或部隊本身建造而成,將某些工廠廠房、倉庫修建為簡單的房舍。

3.另一種「非眷村」的眷村形式,就是當時為了整併來台部隊,讓許多軍人「自謀生活」方式退伍,這群人群據起來,尋找空地搭建房舍,日久形成固定聚落,成為非官方體制的眷村。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簡維萱
  • 創作者
    郭冠麟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20/07/01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