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1954年(民國43年)5月23日寫下的日記,根據黃貴潮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2000年出版,第156-157頁)書中的記錄,日記內容為:
「五月二十三日/星期日 天氣:晴
上午赴教會參加主日禮拜。下午上Pital小姐的洋裁講課。
晚餐尚早,洗過澡之後打算去夜間禮拜,但腳部不聽使喚無法前往。於是到外面等待遲昇的月亮,躺在作手工的U母旁邊與她聊天。」
鄭宇捷在〈阿美族的活字典—黃貴潮〉一文中提到:「《遲我十年》這本書便是黃貴潮臥病第7年開始寫的生活日記,當時只是因為閱讀了許多文學書籍而想自己動筆,小小Lifok拿著學校的作業簿就嘗試寫了一篇自己的生活紀錄。據他自述,首篇日記寫成之後欣喜若狂,『哇!成功啦,太好啦!』不敢相信自己有駕馭文字的能力,『每天一篇』的文字練習,加上求知若渴、愛字如癡,『只要有字的東西我都愛看!』是一個全然靠自己養成的天才型素人作家。」鄭宇捷強調「黃貴潮的友朋長輩也不斷供應心靈的糧食,就這樣把他栽培成一個全方位的知識分子,開展了以族語、日語、華語三種語境構築而成的智識世界。」作者總結道:「原住民族原本沒文字,他們寶貴的文學和生命哲學保留在生動的口傳歌謠、故事中,何其幸運的是,有當年小小Lifok這盞亮光,為使用日語、華語的異族人引領一條通往阿美族人的心靈之路,讓我們有機會互相了解、欣賞也彼此珍惜、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