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的日記(民國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一)

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1956年(民國45年)4月23日寫下的日記,根據黃貴潮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2000年出版,第182-183頁)書中的記錄,日記內容為: 

「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一 天氣:大雨浪高

  今年第一次下的大雨,從早上到下午三時下不停。雖然沒有風,但太平洋浪比昨天更大更猛,據說發佈暴風雨警報了。

  道路處處有水坑切斷了交通,水田也因為水患,遭受相當大的災害。

  和媽媽吃了飯,想看書,來到床上躺下來的一瞬間,頭暈目眩,同時激烈的頭痛,勉強起來喝了藥,但是無效,反而越來越厲害。媽媽也著急,把萬金油擦在我頭上,仍然疼痛不停,麻煩又來了。對這種病痛已經習慣的我來說,慌張反而無濟於事,忍著痛苦,在等待停止疼痛中,不知不覺睡著了。被媽媽叫醒時,已經過正午時分了,外面還下著大雨。尚未恢復體力吧!稍微感覺疼痛。

  稍做一點工到黃昏,晚餐後勇和Tawke來了。之後,來了許多青年人,玩撲克牌熱鬧無比。外面像是未曾下過雨一樣,天空滿是星斗和明月,農曆十三的夜晚很明亮,年青人互相邀約去散步。」

黃貴潮在臥病的第七年開始寫日記,他將寫日記當成一種人為的呼吸,透過不間斷的書寫紀錄來延續生命並探索生命的各種可能性。孫大川為《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2000年出版,第6頁)寫序,認為黃貴潮日記的小歷史也可能反應阿美族社會的大歷史。「尤其對沒有文字的原住民來說,任何隻字片語的記錄,都像發光的燭火,為我們照亮追溯祖先歷史的道路;更由於他不是大人物,寫的也不是什麼大事件,反而讓我們清楚的看到那時阿美族人具體且有血有肉的生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葉淑綾計畫團隊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6/04/23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