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1951年(民國40年)12月27日寫下的日記,描述製作煙斗的工作等,根據黃貴潮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2000年出版,第93-94頁)書中的記錄,日記內容為:
「十二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天氣:雲後小雨
昨夜,在Tking家喝酒的媽媽,今天早上因喝酒醉終於起不來了,鄭先生也同樣在Wakahay家喝酒而爛醉如泥。今天早上一同用餐時,『啊!不再喝酒了!』還在說夢話。
今天各鄰有修補公路的工作,進進出出的人,從早上吵吵鬧鬧。將Mamang訂做的煙斗拿給他看,還是不中意的樣子,本家的阿婆真的會接受嗎?
掛上Sangso舅舅煙斗上的銅板,比加前兩個更難上加難,重覆地作,好不容易做成了。如此辛辛苦苦製作的煙斗,舅舅能了解嗎?下午二時半時開始下起毛毛雨。
再來想做的,是一個便器。不自由的我,要做那麼大的便器,根本無法完成。傍晚時,有鄰長來家集合,他們喝了約一升瓶的酒。之後,讀了舅舅的《內外タイムス》,度過這一天。」
黃貴潮透過日記不間斷地記錄他對身旁人事物的觀察,寫下個人因病痛飽受折磨的苦惱,與親友的交談互動,也記述部落生活的脈動等,日復一日透過日文、中文、羅馬拼音、和注音等符號的累積,他的日記成為我們了解他個人歷史,以及認識宜灣部落和阿美族文化的珍貴史料。黃貴潮因為罹患「筋骨結核性化膿症」導致身體癱瘓臥病在床長達數年,他曾說過無法勞動讓他在當時崇尚勞動的阿美族社會中成為無用的人,生病讓他體認到未來唯有靠知識和用腦與嘴才能生存下去,於是他廢寢忘食的閱讀自學,不斷的努力紀錄與探究,讓他日後成為知名的阿美族文史研究者。他的生命故事也體現了病痛雖禁錮了他的身軀,但知識和創作卻釋放了他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