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1951年(民國40年)12月17日寫下的日記,描述生活中的人事物和阿美族的巡訪禮,根據黃貴潮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2000年,第92頁)書中的記錄,日記內容為:
「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一 天氣:晴
參加本家阿公埋葬的親戚,昨晚在家裡住了一夜。
解開繩結工作,到下午二時才完成。中餐後,和鄭先生享受快樂的時光。
又練習彈奏琴子,非常愉快。
姊姊到田先生開的小店買香煙,帶田先生贈送的日曆回來,鄭先生等人拿日曆中的畫來開玩笑。二時許,依照傳統的習慣,到本家參加埋葬的人,都來這裡巡訪禮,半分酒醉的他們,叫不能動彈的我彈琴給他們聽。他們走了之後,我開始編製魚網工作,直到黃昏。
睡前,鄭先生他們來喝酒,又要開始囉嗦了。」
黃貴潮透過日記不間斷地記錄他對身旁人事物的觀察,寫下個人因病痛飽受折磨的苦惱,與親友的交談互動,也記述部落生活的脈動等,日復一日透過日文、中文、羅馬拼音、和注音等符號的累積,他的日記成為我們了解他個人歷史,以及認識宜灣部落和阿美族文化的珍貴史料。黃貴潮因為罹患「筋骨結核性化膿症」導致身體癱瘓臥病在床長達數年,他曾說過無法勞動讓他在當時崇尚勞動的阿美族社會中成為無用的人,生病讓他體認到未來唯有靠知識和用腦與嘴才能生存下去,於是他廢寢忘食的閱讀自學,不斷的努力紀錄與探究,讓他日後成為知名的阿美族文史研究者。他的生命故事也體現了病痛雖禁錮了他的身軀,但知識和創作卻釋放了他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