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的日記(民國四十年十一月三日/星期六)

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1951年(民國40年)11月3日寫下的日記,根據黃貴潮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2000年出版,第90-91頁)書中的記錄,日記內容為: 

「十一月三日/星期六 天氣:晴

  早晨吃飯後,他父親來宜灣玩。好久不見面的父子會面了,和他母親的關係,好似尚未離婚一樣,他的媽媽向他父親敘述他的病情。母親端來一瓶米酒,父親品嘗著端來的米酒滋味。

  他的父親對他說:『將來製作細工的煙斗生意如何?』勸他努力上進。然後他父親的喋喋不休就開始了,他那經驗談實在太長了……。

  頭痛從昨晚漸漸消失,只有坐著時才會痛起來,有一種昏昏沈沈的感覺。

  《生命之實相》這本書,唸了多次,但尚未唸完。

  今晚為了迎接收穫祭,買了一條旗魚的頭,作為喝酒的菜肴。接連來了客人,總計喝了四升瓶酒,主要的客人是鄭里長以及鎮民代表。Fafakian Malasang了(註57)。」

浦忠成在〈阿美族讀書人Lifok的生命與文藝〉(2006年出版,第25-26頁)一文中提到:「最令人感動的是Lifok在一九五一年三月五日寫下他第一頁的日記後,就不曾停止過。長達四十多年的日記與筆記,內容蘊藏他個人生活的經驗,也交織著宜灣部落歷史與文化的變遷。省視他的日記,早期以日文書寫較多,後來開始使用漢字,也有注音符號、羅馬拼音。有鉛筆、毛筆、鋼筆、原子筆之類,其內容有生活的細節,與人談話的紀錄,收支記帳,心情與感受,遊玩所見,部落故事,小抄或一段書籍的引述。…這些用盡心思的紀錄與收藏,清楚呈現Lifok生命的際遇與心靈世界,讓吾人得以見識一個卑微而執著的人如何穿越變動而弔詭的時代。體會原住民的長者過去在族群文化凋零的環境所遭受的顛沛流離。一九九六年,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出版《りボク日記》(黃貴潮原著,馬淵悟編),忠實地呈現Lifok之書寫記錄:山海文化雜誌社也於二〇〇〇年出版《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二年第一集)》,由Lifok自己將日記翻譯成中文呈現,讓更多人有機會閱讀他的生活日記。」

註57. Malasang:喝醉酒之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葉淑綾計畫團隊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1/11/03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