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的日記(民國四十年四月八日/星期日)

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1951年(民國40年)4月8日寫下的日記,根據黃貴潮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2000年出版,第53頁)書中的記錄,日記內容為: 

「四月八日/星期日 天氣:小雨時雲

  昨天晚餐後,媽媽他們一個個到鄰居家去玩。這時,突然『'Oteng!』叫一聲進入屋內。一看!是一個月之前調到新港的恩人高老師,有一點點醉酒的樣子,說話比較粗野,被雨濕透了的衣服,更換上舅舅的衣服之後,開始了他有趣的談話。今天早上,一大早起床,他回到北部的岳父家去了,我從早上到傍晚閱讀他留下的《キンク》五月刊,直到屁股酸痛為止。

  今天下午五時許,在家為母親做Misakalasangay(註21)儀式,由 Hatay舅公擔任Cikawasay(註22)主持儀式。晚餐的飯菜不必說,六大碗的海產,另外兩大碗雞肉,大大小小客人共十五個。怎麼吃也吃不完的。聽見坐在旁邊的Hahatoy阿婆,咕嚕咕嚕地發出吞食糯米糕的聲音,野蠻人吃東西真嚇人。另外,旁邊中村舅舅的嬰兒刮刮叫哭著不停……。」

註21. Misakalasangay:家庭祭祀之一。若家長常常作惡夢或家人生病等禍患,則作此祭祀。認為是諸神或祖靈憤怒引起的不幸。一般招請家族的舅公(Faki)擔任司祭。

註22. Cikawasay:一般譯作巫師。Cikawasay在阿美族傳統社會中是相當古老的制度之一。Cikawasay的任務有三:(1)終身守戒養身,(2)為病人醫治,(3)擔任司祭(葬禮、落成禮、祭祖等)。 1951年代宜灣部落內Cikawasay流派有三:(1)傳統流派(Tada cikawasay),(2)海岸阿美流派(Misa Payciay)、(3)特奇流派 (Misaiyannaay)。本日記中,常常出現的巫婆屬於海岸阿美流派的Cikawasay。現在由於信仰西方宗教,宜灣部落的Cikawasay全部消失了。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葉淑綾計畫團隊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1/04/08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