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的日記(民國四十年三月十三日/星期二)

這是黃貴潮(Lifok Oteng)於1951年(民國40年)3月13日寫下的日記,談到製作胡琴發音台、和友人的交談、部落義務勞動、協助寫信、和父親的探望等。根據黃貴潮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2000年出版,第42-43頁)書中的記錄,日記內容為:

「三月十三日/星期二

  早上七時做支撐胡琴發音台的一根木頭時,突然Sunay小姐來了。『早安!今天要到台東去麼?』有生以來,頭一次去台東的她,不知道多高興啊!在十時的公車來之前與她談話。講來講去,話不離思念的賴先生。在與她談話中,維修公路的Misasorotay(註13)很多人來了,真是討厭。他們都走了之後,一個人製作胡琴發音台,忍著正在疼痛的腳。中午吃飯時,沒有菜,所以不好吃。下午Li'ay從Makrahay回來了。但是殺豬延到下一次,Li'ay對我說。武男君、濱田富美枝小姐也來玩,富美枝小姐是要我寫信給她在外工作的先生。大家都走了之後,寫信時,為了找詞句而頭痛,久久才寫完一封信。

  正想收拾時,今天的運氣較好吧!久違的父親來探望,但是我想了想,覺得莫名其妙。父親與母親很久以前就離婚了,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常常會來看我。如此遭遇不幸的我,對於久違的父親,不知道用什麼話問候他,頭腦空空,心在顫慄,情不自禁,熱淚從眼眶中一滴滴流下面頰。傍晚媽媽回來,拿來生米酒給他喝,相互交談,好像回到過去的時光隧道中,酷似平常夫妻。」

這篇日記對部落義務勞動的描述呈現阿美族部落內各家戶分工合作,共同執行部落公共事務的傳統實踐。

註13. Misasorotay:是部落的義務勞動。如道路建設、修補、水利引道等。每家出動一人參加。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葉淑綾計畫團隊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1/03/13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