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十字路望向特富野

十字路望向特富野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十字路望向特富野

影像為自十字路以無人機向南方拍攝特富野部落,昔日十字路通往特富野的道路,今日部份道路與巴沙娜至十字部落的產業道路重疊。十字路位於曾文溪與阿里山溪分水嶺上的一處鞍部,鄒語稱shafimu或seahunu,意即鞍部地形,海拔約1530公尺,地處暖帶與溫帶林的交接處。昔日此處乃位於鄒族特富野大社與來吉之間,南北交通上的隘口位置,故日治初期的地圖上標示爲「十字峠」,即山陵線上的十字路口之意,後漸得十字路之名。日治時期阿里山鐵路經阿里山西側脊嶺到阿里山,奮起湖站可與樂野聯絡,十字路站則可聯絡來吉與特富野。因此附近的獺頭下方、山美、樂野、來吉、特富野諸部落,因其位置關係,對外接觸較其他部落為早。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492135
所在地-經度
120.754498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陳美玲,《臺灣地名辭書卷八嘉義縣(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楊南郡,《阿里山鄒族步道系統人文史蹟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05年);鄭安睎,《台灣原住民族傳統聚落(含古道)委託研究報告建置計畫案-鄒族南北縱貫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09年);汪明輝,〈阿里山鄒族傳統社會的空間組織〉(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0年)
撰寫者
陳威潭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