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興建中的紙教堂附屬設施。面對社區和非營利組織如何創造雙贏,並邁向可持續性發展之徑,是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後重建時代推動社區工作的重要思考。
2005年「新故鄉」成立附設社區見學中心,企盼以社會企業的模式,與社區、在地產業組織以及有意願發展的個人,形成一種相互支援合作的地場產業系統,以帶動在地社群與產業組織的再發展。紙教堂的跨海再生,更加速「新故鄉」的轉型。
一開始,「新故鄉」籌畫了多項募款活動,但成效並不彰。2007年6月,附屬設施的基礎跟結構大致完成。但隨著颱風季節的來臨,細部規劃的修正,加上資金的壓力,工程幾近停擺。直到11月,以「新故鄉」名義向親友借貸920萬作為建設資金,工程才又加速進行。
Paper Dome新故鄉見學園區的興建總經費約需2300萬,建設後期幸賴921震災重建基金會1400萬元資金的挹注,才得以舒緩龐大的財務壓力。而邱文傑建築師在獲得2007年遠東建築獎時,也特地捐了10萬元的獎金,加上100多位個人和組織的捐款,都是紙教堂Paper Dome再生夢想的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