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05年紙教堂再生預定位址。921地震之前,桃米的麻竹筍園因價格崩盤,多已荒廢,連位居中心聚落的田份仔、近4甲的平坦農地,也因農作物低迷、農業人口斷層而日漸荒蕪。
在921地震的隔月,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受邀進入桃米協助社區重建。地震後退休警官塗龍雄,因為要照顧年邁、身體不適的父親,常台北桃米兩地跑。當他看到「新故鄉」贈送給每一家戶的桃米生態導覽手冊,封面裡有一段話:「每個人都有愛故鄉的方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提倡經由民眾參與社區工作的過程,凝聚社區的力量,開創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新故鄉。」他心想,「這怎麼有可能?」之後目睹社區的改變與親友對「新故鄉」的肯定,他態度開始有了轉變,「書上描述的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有可能實現。」
2005年當紙教堂Paper Dome決定要落腳桃米時,透過解說員邱富添的引介,「新故鄉」的工作夥伴,抱著電腦到他台北住處,介紹了Paper Dome在日本時的故事與未來的再生利用後,塗龍雄毫不猶豫地允諾土地的租賃。
紙教堂Paper Dome,在廢墟中誕生,也即將在荒蕪裡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