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草湳溼地蜻蜓流籠

圖為2002年時任文建會主委的陳郁秀,在埔里鎮長馬文君的陪同下,乘坐蜻蜓流籠,體驗生態設施。2002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農委會的經費支持、特生中心的專業指導,以及地主黃炳松先生的首肯,承租了面積2公頃多的土地,以生態工法進行濕地的改造與保育。

完工初期桃米鄉親及志工,在入口種下了一棵棵茄苳樹,濕地圳溝旁種下了水柳等原生植栽。而桃米自主營造小組也發揮了想像的空間,營造充滿鄉野情趣的生態體驗設施。諸如以虎皮蛙為造型的青蛙簡報室,腳一踏上冷不防橋身就往下掉的「嚇一跳橋」,還有體驗如蜻蜓飛越濕地的「蜻蜓流籠」等。

這裡豐碩的生態,是賞螢、觀蜓、聽蛙的絕妙場域,也是早期桃米推動生態旅遊的熱門亮點。一直到2017年,土地新繼承者將濕地收回,不再對外開放。這塊桃米最大的溼地,回歸自然養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顏新珠
  • 時間起
    20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