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後,桃米社區居民利用福同宮、組合屋教室、民宿等空間,展開系列學習及舉辦大大小小的社區會議,社區裡一直缺乏適當的公共空間。
2003年,桃米在文建會「921震災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的支持下,社區自主營造小組在由居民劉明環所提供、緊鄰桃米坑溪的土地上,以雇工購料打造了生態學習教室的新地標「樹蛙亭」。
由社區自主營造小組自行設計的樹蛙亭,其靈感來自於莫氏樹蛙在踢卵泡。牠平常住在樹上,繁殖期時會下到水邊活動,叫聲如同農家養的火雞,會發出一長串的「呱-阿,呱阿阿阿」響,是很受遊客喜愛的青蛙。假交配後,母蛙會將3、4百顆的卵粒包在白色泡沫卵塊裡。
造型獨特、圓型屋頂的樹蛙亭完工後,是桃米上課、集會、展示、交流、訊息傳遞、技藝傳承等多功能空間,如同孕育新生命的卵泡,陪伴許多人的生命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