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從底片次序來判斷,疑似拍攝於臺北市圓山區。相片中一名孩童坐在三輪車上,她身穿連身洋裝、褲襪和皮鞋,懷中還抱著脫下的西式外衣,可推測是來自家境較為優渥的家庭。當時的三輪車與今日的計程車相似,民眾們可以付錢搭乘三輪車,並請三輪車伕載往指定的地點,加上當時交通尚不便利,人力三輪車也成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民國40至50年代,營業的三輪車也有排班候客的制度,客人如需叫車,車伕們便依排班順序接客。當時三輪車車資並無定價,客人必須自己與車伕議價。有些有錢人也會購置自用的三輪車,車身多半是青色鐵殼,與營業用的綠色木製車深有所區別。
三輪車上放置的麵粉袋為美援物資,但麵粉袋已做他用。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