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料理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臺灣料理」為《臺菜X海鮮X危機 你吃對了嗎?》創作過程中作為輔助說明與臺灣永續海鮮飲食文化相關議題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和字卡穿插呈現。
       年節喜宴、街頭快炒、夜市小吃,臺灣菜(簡稱臺菜)串起我們臺灣人的日常:在廣義上指在臺灣創造、或富有臺灣特色的菜餚。整體而言雖然和傳統的中華料理大部份相同或接近,但是因為在臺灣能夠取得的食材與中國大陸不盡相同,隨著時間的演變,當年以閩南與客家為大宗的在地菜色,已融合原住民、外省、外國而發展成各式有新意的美食。從珍珠奶茶、滷肉飯、肉圓,到炒海瓜子、鹽烤鯖魚、紅蟳米糕、糖醋魚、牛肉麵、三杯透抽等豐盛菜色,都可以被稱做「臺灣料理」。
不過,「臺灣料理」一開始其實是日治時期對臺灣酒家菜的說法。當時的臺灣料理融合中國各方菜系、臺灣在地特色和日系風格,通常會打出「嚴選極上食材」、「精工手路菜」的口號,再搭配「節令食補」、「當季水果」、「澎湃海鮮」這三大元素,是連日本裕仁皇太子當時吃了八寶飯都不禁讚嘆「うまい!」的好味道。而這種對於美食有著不容退讓的堅持的態度,也造就了臺灣美食王國的世界盛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0/04/24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