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烏倉寮重現體驗夏令營

雲林的烏魚子是雲林相當有名的物產之一,冬春季是漁民出海捕烏魚的日子。台灣四面環海,因應魚類習性以及捕撈環境衍伸出各式各樣特別的捕魚方法。其中,三條崙有個已經消失的地景就和漁業有關。烏倉寮,又稱烏魚寮,早年漁民為迅速出海捕魚,會海邊搭建烏倉寮,內部以稻草鋪地為床,一條船建一座寮,當時海邊常有近50座。

1972年12月11日,雲林縣四湖鄉及口湖鄉漁船進行於烏魚捕撈作業時,海上突然吹起強風,使返航途中的船隻翻覆,雲林縣政府立刻派遣搜救搶救船員,但搜尋未果。在之後的一個禮拜內,陸續發現船隻和船員遺體,隔年1月12日於四湖鄉三條崙海清宮的廣場追悼並超度死亡的45名漁民。因為這次慘痛的教訓及70年代新漁港陸續啟用,使三條崙的特殊地景逐漸消失,最後只能從耆老口中聽到描述。

2018年8月,四湖鄉為了記錄當地的捕撈烏魚文化,舉辦了重建烏倉寮體驗夏令營,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在當地耆老的指導下重現了當時的烏倉寮,希望能將這段歷史和四湖鄉的傳統捕魚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人知道三條港曾經擁有這特殊的地景文化。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 資料來源
    1、 仇德哉等,《雲林縣志稿 大事記》,(雲林縣:雲林縣政府,民68年4月)頁394-400。 2、 2018年,8月20日,<記錄捕烏魚文化 老中青合作重建烏倉寮>,中時電子報。 3、 2015年12月18日,<耆老憶三條崙船難 捕烏釀45死>,自由時報。
  • 撰寫者
    鍾芷羚
  • 創作者
    拍攝: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8/8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