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崙大義崙埤

「大義崙埤」位處當今二崙鄉埤塘聚落境內,此埤圳的開發時間和人士據水利會記載,認為是道光5年(1825),於二崙鄉五塊厝以竹笱築堰進行引水。睽諸清代「府志」、「縣志」,自康熙朝以降,未見明確文字記載。光緒末「采訪冊」「布嶼東堡」〈水利篇〉才出現「大義崙埤」的記載:「源從西螺堡鹿場圳、十三莊圳而來,灌田一百餘甲。流至布嶼西堡鼻仔頭,匯於虎尾溪。其埤是業、佃合築。」對於埤圳興築的資金籌措,取入水口、灌溉面積有清晰記載。

比對《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張士箱家族乾隆9年(1744)向墾戶薄昇燦購入蒲羗崙莊大租權,後又購入原「王有成號」西螺「鹿場圳」、莿桐「十三莊圳」大租權;「采訪冊」〈溪州堡〉所載錄「鹿場圳」乾隆年間張盈裕館開築「新脩圳」;光緒17年(1891)同豐館脩築等相關資訊比對,最初入墾崙背、褒忠張士箱家族最大墾號為「張必榮號」,兒孫輩的「張盈裕館」又號「張榮裕館」,而「新脩圳」為又名「張同豐館」所開鑿,顯見兩者間與大義崙埤息息相關。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將頒布〈公共埤圳規則認定〉,自此所有重要水利設施歸屬國家官方轄屬,大義崙埤在大正年間、昭和9年(1934)迭有興修記錄。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二崙鄉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155793
  • 所在地-經度
    120.4062196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1、 《雲林縣采訪冊》 2、 《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民國戰後時期/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清朝道光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撰寫者
    沈沐蒼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