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圓葉布勒德藤

斗六市外郊梅林、湖山里所在的檨仔坑聚落,與鄰近古坑鄉、南投竹山屬於斗六丘陵臺。當中「幽情谷」蘊藏豐富自然生態。「圓葉布勒德藤」便屬於該區域最為罕見且瀕臨滅絕物種之一。民國65年(1976)劉業經和歐辰雄教授於嘉義瑞里採集,發表為新物種,為臺灣特有種植物。爾後特生中心及靜宜大學楊國禎教授等調查曾發現廣大面積的群落。但目前僅剩在雲林斗六丘陵、嘉義瑞里、南投關刀溪和高雄旗山等低海拔山區有零星稀少的紀錄。

學名為(Bredia hirsuta Blume var. rotundifolia (Liu & Ou) S. F. Huang & T. C. Huang)的圓葉布勒德藤,屬於分類學上的野牡丹科,金石榴屬,屬常綠小灌木,莖細節長,大致呈現斜生或直立。葉對生,圓形或卵圓形,葉面具有膜質或紙質。花朵艷麗,呈現四片分開十字形的粉紅色花瓣。花朵雄蕊基部的花絲長短不一,皆具有狹長花藥。至於花藥基部的連接處,也就是花絲長的雄蕊頂端彎曲,使得花藥形成爪狀,至於彎曲部位則突起成為腺體,使得生產藉以傳粉媒介所需要的食物,吸引傳粉、授粉者。

民國95年(2006)「湖山水庫」計畫使得斗六東郊淺山丘陵中高海拔的動植物生態系遭到破壞,迫使圓葉布勒德藤生存空間破碎化,走向瀕臨滅絕的境地。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環境資訊中心電子報」,〈圓葉布勒德藤──瀕臨滅絕的崖壁孤俠〉 2、 《誰把河川擰乾了》 3、 田調綜合整理
  • 撰寫者
    沈沐蒼
  • 創作者
    拍攝:沈沐蒼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05/04/29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