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域學校的共識信念有三:
一、有固定的水環境關心場域
參加流域學校的組織、機構、團體,都需有各自承諾的流域守護範圍,守護範圍可以是一條支流、一段河段、一片水圳系統、一塊濕地。範圍不在大小,但希望可以看到所有的夥伴在水域空間中持續深耕出生活文化的厚度。
二、推動常態性的教育活動,在生活中培養流域公民。
參加流域學校的組織、機構、團體,需願意常態性的推動河川教育。這樣才能持續影響更多的人親近河川、瞭解河川,改變想法,進而守護河川。而教育的形式越多元、綿密、越生活化越好。例如關西羅家書院的仕龍以一己的力量愛護書院民宿前的水田地景、鳳山溪自然風光。時時向遊客介紹環境的美好,在生活中注入與水親近的音樂與文化活動,便是一種非常棒的河川教育形式。其他的流域學校都歡迎發揮創意,在自己的條件下發展各式各樣的在地教育內容與型態。未來兩年,流域學校聯盟會把河川教育的經驗交流與培力當作重點工作。
三、當水環境遭遇破壞時,願以具體行動守護
我們所有的關心與學習都要帶有行動的決心,但平時流域學校的夥伴們由各自擅長的面向關心河川。一旦遭遇開發或破壞時,可能缺乏相關的知識與資訊。流域學校聯盟希望串連大家的力量,透過群體的專業與資源來支持任何微弱的守護者抵抗破壞環境的力量,未來一處有事,則四方支援。流域學校聯盟將致力於加成放大大家各自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