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見學小旅行」為歷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的例行活動,用意在透過參與社大所規劃的社區參訪活動,讓參與者了解該社大於社區營造、社區工作上的成果。本場社區見學小旅行為第十九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的系列活動之一,由彰化縣美港西社大所規劃,遊程內容包含美港西社大所輔導的重點社區—紹安社區參訪、泉州社區欣賞「高甲戲」,以及大肚溪口的生態導覽解說。以下為遊程產出背後的故事:
美港西社大精巧的四人團隊,在和美、伸港、線西撐起170個班級,上課地點遍布十多個社區,連二級古蹟「道東書院」都有書法班、國畫班的學員,倚著古風的木桌椅大筆揮毫。而在社區裡,往往是宮廟旁邊的小空間,成排的長桌,以及點綴在兩邊牆壁矮櫃上的學員創作,走道旁還堆著各種社區活動的道具、工具。生活化的空間,這就是社大上課的地方。
地處彰化、和美交界的詔安社區,是我們今天的第一站。102年,結合彰化的社區旗艦型計畫,社大開始與詔安合作,為社區開設生活化的環保課程。入口清新的蝶豆花圍籬、輪胎許願池,以及「用過都說讚」的天然清潔劑…...都是從社大的環保課程延伸出的成果。目前,美港西社大正積極與詔安社區一起找資源、學方法,挾著眾人的專長,慢慢摸索可以努力的方向。他們打算以「社區工讀」的形式,讓在地青年回鄉打工,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同來做社區事;同時,社大也延攬大葉大學的教授協助社區改進清潔劑製程,希望能取得相關認證並成立生產合作社,讓這一罐罐素樸的橘子液,成為人人家裡的清潔法寶。
伸港的泉州社區,是「高甲戲」在台灣的發源地。演員以福佬話演唱,搭配嗩吶、蕭、弦樂器與打擊樂器,串出活潑的表演。80多歲的葉赤牛老師,在泉州社區帶領社大的「高甲戲曲研習社」。他們將古譜改編成大家能輕鬆上手的曲調,在社區的慶典活動中歡快了許多人的心。現在學員們正在籌劃拍攝一部紀錄片,希望將高甲戲文化持續流傳下去。
臨走之前,主秘帶我去看社大課程為另一個社區彩繪的圍牆,這是他們與社區討論之後,將盈餘回饋給地方的方式之一。看著同樣有社區發展協會經驗的教學組長熱絡的與社區討論志工、派系的問題;年輕的主秘則認真地提出一套行銷策略,並努力從外部引進計畫資源。小而美的美港西團隊,加上有衝勁的社區;小小一步,也可以走得很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