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15日的子時起,是臺灣民俗所稱「上元節」,亦即「元宵節」。有關上元節祭祀儀俗僅虎尾鎮29里幾百個聚落,便存在因族群背景差異而有所不同。該日凌晨的虎尾鎮市街7、80歲以上長者會依循舊有傳統,將事先所準備的供品、香燭、金紙等擺置於桌上,用以祭祀「三界公」的「天官大帝」。
據出生於昭和4年(1929)的受訪者蔡女士指出,她原居住北港,18歲左右與手足姊妹搬到虎尾做生意,有關「作上元」是婚後隨夫家的習俗。早年農業為主時,若是物資匱乏者,僅簡單素果、清茶,再加牲禮,富有之家則是擺宴宴請親友。不過演變成工商社會後「辦桌請客」已消失。
當今多數較簡化,一般準備素果、乾料、清水、粿餅等供品,香、燭、金紙而已。焚上清香,祈求闔家平安順遂;三落香過後,然後燒化預先準備的金紙後,結束「拜三官,作上元」的儀俗。此為虎尾街區一小部分,有些地方並沒有如此,像是後莊或東北側的莊落便無元宵節當天「作上元」的習俗。


